面对死亡,最痛苦的不是离去的人,而是被迫承受这一切的生者——他们不仅肩上多了一份责任,而且身边少了一个一同承担的人。
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余华的《活着》,它讲述了一个叫福贵的老人历尽世间沧桑和苦难的故事。地主少爷福贵年轻时嗜赌成性,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,穷困之中福贵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,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,后被解放军所俘虏,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,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,但女儿不幸变成了哑巴。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;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,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;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,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,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。二喜是搬运工,因吊车出了差错,被两排水泥板夹死,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,生活十分艰难,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。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,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……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,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。
看完这本书,不禁会想起《老人与海》故事中的老人,经历过抓到大鱼到失去大鱼的痛苦,但是到最后,当他把鱼骨架运回家中时,他早已经是一个胜利者的姿态。其中的经典语句“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,你尽可以的消灭他,可就是打不败他”,就很符合《活着》这本书所要传达的信息:“无论外面世界带给我怎样的痛苦,我还是忍受着,不屈服,乐观地活着,直至生命的最后-刻。”
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,谁也不知道,在有限的生命里骄傲的活着,就是最大的幸运。因为活着是一种信仰,只要活着就会有希望。
如果你想知道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?人应该怎样活下去?那你不妨去看这部不断死人却取名为《活着》的小说,它将会给你启示,因为这是一本完全不需要书签的书,一口气读完,人的一生,甚至是人类的一生便全部铺开在眼前。(责任编辑:安倍漩)